没字幕的电影怎么加字幕 为什么进口电影大片只有字幕没有配音?

[更新]
·
·
分类:互联网
2310 阅读

没字幕的电影怎么加字幕

为什么进口电影大片只有字幕没有配音?

为什么进口电影大片只有字幕没有配音?

70多年前中国人第一次看到外国影片中老外说中国话,感觉到特别奇怪,而后几十年间,人们渐渐习惯了这种方式,并将其称为译制片。童自荣等配音演员,逐渐将配音演绎成一种声音的艺术。
然而这一二十年来,随着观众外语水平的提升,直接听原文台词看字幕称为新的习惯,反而感觉到老外说中国话才奇怪。这时候,配音越来越成为一种鸡肋,尽管目前还是有译制片存在,但与当年相比已不可同日语。
配音的工作一直都在,只不过现在难以再称为一种艺术了。
外国人说起中国话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译制片,是1949年5月完成的前苏联影片《普通一兵》。国人第一次在电影上看到苏联人说中国话,感到又奇怪又好玩儿。
从那之后,译制电影逐渐开始被国人所接受,并由此产生了专门的电影译制行业,并有了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简称上译厂。
最早还不是上译厂,他们只是翻译片组。最早期,翻译片组制作出《乡村女教师》 、《列宁在1918》等一批上乘之作,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经典。“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他已经不咳嗽了”,至今仍是常被老影迷引用的台词。
上译厂的辉煌年代
译制片真正的辉煌,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候人们对外国文化非常渴求进行了解,一批有着极高专业素养的配音导演和演员又一并出现,将技术性的配音工作上升为一门语言艺术。
比如,《虎口脱险》中尚华和于鼎珠联璧合的配音,《魂断蓝桥》中刘广宁、乔榛的完美演绎,《茜茜公主》中丁建华和施融恰到好处的表现,而《佐罗》中男主角富有磁性的声音,让无数影迷喜欢上童自荣,《简·爱》又让邱岳峰所配音的罗切斯特成为不可逾越的丰碑,《追捕》中冷峻刚毅的杜丘警长,让毕克成为高仓健的声音代言人。
那时候的中国配音界群星灿烂,无数人都为电影中有味道有磁性的声音着迷。
如今配音越来越粗制滥造
然而进入新千年以来直到如今,译制片逐渐表现出式微的趋势。观众的英语水平越来越高,欣赏口味越来越高,看国外电影时更喜欢听演员的原音,就算英语水平不高的,看字幕也完全能够接受,因此这些年英文原版在影片上映时占主要形式,中文配音片反而成为配角。
而且即便是带有配音的电影,演员们也不再是当年的乔榛、丁建华,不是童自荣,他们的翻译和配音都非常随便,几乎失去了配音的艺术性,因此也让人喜欢不上来。
童自荣曾经说过,自己当年在配音的时候,至少要事先背熟80的台词,这样才可以抓住画面的细微之处,不然只是对着台词念本子就会显得粗糙,观众就会反感。
可以想象,如今的年轻演员为角色配音,绝不会下童自荣当年的功夫,对着台词念下来就万事大吉。现在的配音工作队员配音演员来说不再是创作,而更多是行活儿。
以前上译厂完成一部电影需要三个月,如今只需要一天,可见所下功夫的差别之大。上译厂老演员力求翻译的信达雅,而今一个台本一晚上就翻译出来,对不上口型时演员就现场乱改台词,粗制滥造到何种程度。
译制片不再占主流
长期以来,配音演员越来越不把配音当做一种艺术,呈现出来的效果越来越被观众厌弃,人们本来就不看好配音片,久而久之,也就成为一种恶性循环。
只有一种外国电影还坚持沿用配音,而且能起到不错的效果,那就是外国卡通片指定由国内知名演员来配音,比如当年张国立和徐帆为《汽车总动员》配音等等。不过在这些年,这种形式也开始变得稀少。
拥有好声音的人们,如今也不把配音当做一个好职业。童自荣时代,配音演员是人人羡慕的职业,而今这个职业招到合适的人才都比较困难了。
有些可惜,但又没有办法。配音行业的黄金时代,无可挽回地过去了。
娱乐答不休,我是郑捕头。欢迎关注。

看电影没有字幕又听不懂怎么办?

1.看中文电影2.狠下心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练习到不要字幕就能看懂的状态。英语口语的学习提升,可以考虑下交流电。我们鼓励每位英语学习者,每天有半小时沉浸在英语交流沟通环境中,鼓励每日进行开口说英语。这里是个纯粹的英语爱好者交友社区,不卖课也没有广告和收费,但不适合零基础学习。这里有看美剧学英语的最佳姿势,如果想摆脱字幕,来交流电练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