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想象力从哪里来 想象力和知识冲突吗?你有什么看法?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2014 阅读

孩子的想象力从哪里来

想象力和知识冲突吗?你有什么看法?

想象力和知识冲突吗?你有什么看法?

知识和想象力不冲突,关键在于要怎么引导。
在所有的学科中,最能培养孩子想象力的,是语文。
在语文中,最能培养孩子想象力的,是诗歌。
本周读了台湾著名文化人郝广才先生的《写作教练在你家》,这是我最近读过最让我惊喜的一本书。因为我发现,原来唐诗竟然可以这么教。
郝广才先生带着一群二年级的小朋友们,学习李白的《静夜思》。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的方式是,让小朋友们照着李白这首诗的意思,来写一首自己的诗。
没有字数限制,也不用押韵。唯一的要求是,不可以写「月亮」,要写别的。
一个小朋友是这样写的:
天上的白云好像会飞的棉花糖,我抬头看着白云,低头想起去年暑假,外婆带我去吃的那碗刨冰。把对外婆的思念,用一碗刨冰带出来,起承转合,已经是很有韵味的一首诗了。
郝广才先生会通过提问,一步一步引导小朋友,发挥自己的想象,仿写《静夜思》:
想想抬头会看见什么?天上有的,白云、星星、小鸟。还有哪些东西和刚刚想的东西很像?由白云,就想到了棉花糖。接下来问,你平时会思念谁?爸爸、妈妈、爷爷、外婆。白云和棉花糖有哪些共同点?白、软、形状是一堆。那什么东西是这样,又和外婆有关?去年夏天外婆带我吃的刨冰。
另一个小朋友是这样写的
电线上的麻雀,好像会飞的音符。我抬头看着天上的小鸟。低头想起弹吉他给我听的舅舅。
看到这首,你会不会跟我一样,会忍不住想要哼《七里香》?
真的,我到今天才知道,一首《静夜思》,就能让一位二年级的小朋友无限接近方文山。

可是在应试的语文教育里,最毁灭孩子想象力的,恰恰是诗歌。
我们的语文是怎么教的呢?
课本里的诗歌,是拿来背的,背到一个字都不能错,再去背那些原作者都答不对的阅读理解题。
阅读下面三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英国)哈代《挡住那月光》关上窗户,拉下窗帘,挡住那悄悄洒来的月光,她那姿色太像她从前一一在我们的琴儿还没积上,多年尘土,石碑犹未刻上,我们念到的名字那时光。别拂动树梢,叫午夜的香气,弥漫四周,缠绵不逸,唤醒当年它吹给我和你的,同样甜蜜的情意,那时节生活好比笑声,爱呵,同人们所说的无异。这灯光照明的普通房间,锁住了我的视线与思路;让杂物在朦胧中隐现,敷衍的话语从口中编出;人生初开的花呵,太香甜,它结出的果子呵,太苦!一、请结合以上三首诗词的内容,说说李白、苏轼举头望月、哈代关窗挡月的原因。二、以上三首诗词较好地反映了中西抒情诗中月亮意象的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请对此作简要分析。这是我随手上网查到的《静夜思》的阅读理解。
恰恰是这样的题目,扼杀一批小小的方文山,创造了一批小小的……我们。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章鱼读书」,和我一起,做更聪明的读书人。
在公众号「章鱼读书」回复「100本」,获得每年精读100本书的高效方法。

三岁孩子偶尔想象事情正常吗?

正常啊。因为3岁的孩子,正处于想象力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整天被梦幻缠绕。你可能会发现,他常常走神,经常自己一个人在谈话或愉快地玩耍。
这些想象的画面,对他来说是一种新的东西,他从中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素材,来丰富自己的想象,创造属于他自己的故事,因此是有建设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