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消失了怎么办
为什么一瞬间的记忆或想法会消失,且想不起来?
为什么一瞬间的记忆或想法会消失,且想不起来?
3个心理学实验带你揭开问题的答案
先说结论:完整的记忆依赖于熟悉的环境和精神状态,还有跟记忆时吻合的提示信息。
为了帮助你理解这句话,你要先明白记忆的原理:
1、记忆是一条河流,而不是刻录机
2、记忆是编码和解码过程
3、记忆是主观的,记忆是主观的,记忆是主观的(因为是主观的,所以甚至是不真实的)
古希腊有句谚语,大概意思是,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鸟笼,记忆就是笼子里的鸟,虽然它们都被关在笼子里,但是想抓到特定的某一只,却有点费劲。
记忆是什么?首先,记忆是两件事,记和忆,假如把大脑比作一个存储器,记就相当于存储信息,忆就相当于提取信息。但是,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记忆的过程不只这么简单。记忆除了存储和提取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叫做编码。
人在接触一个信息之后,要先把它做编码处理,然后再存到脑子里。而编码的方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教育、信仰、偏见等等,因人而异。换句话说,我们都以为记忆是客观的,就像拍照录音一样,但其实,记忆是主观的,这个主观成分的产生,就来自于编码这个步骤。
我们每天接触的事物有千百件,如果都记住显然太浪费精力了。人们倾向于记住的,是对自己最重要最有用的信息,比如,硬币的大小和颜色,因为只有这些特征跟它的面额明显相关,知道这些我们就可以完成交易。
就像记忆产生的本身不是简单刻录生活一样,回忆也不是重新激活人们大脑中过去的痕,不是机械重复,而是一个二次创作。
心理学家巴特利提出了一个人们认知中的基模的概念,基础的基,模型的模。这个基模,指的是人们在处理经验后得到的一些意义组块。
有了这些基模,我们在理解熟悉的事情时会更快,它还会引导我们的预期,为处理新信息提供了一个解释框架。在记忆信息时,如果之前的基模没有派上用场,人们就会觉得新信息难以理解。
下面我们重新回到问题,来看人们如何提取自己想要的记忆的,这个事儿会受哪些具体因素的影响。
我们先看环境因素。心理学家巴德利找来一些潜水员做了一个记忆实验。他让潜水员一边潜的时候一边记忆信息,又让他们在岸上的时候记忆一些信息,然后考察他们在不同环境下的回忆效果。巴德利发现,如果潜水员们记住信息和回忆信息都是在水下,或者都是在陆地时,他们回忆信息的准确率最高。相反,如果他们记忆信息和回忆信息不是在一个环境中,那么潜水员们的记忆表现就会显著下降。简单来说,记忆的规律是,人们学习信息和回忆信息都是在同一环境,记忆效果最好。
除了环境因素,回忆的表现也会依赖人的精神状态,如果你在尝试记忆一段课文的时候心情平静,但在回忆这段课文的时候情绪紧张或者太兴奋,那么你的回忆表现可能就不会太好。如果你在记忆信息的时候很兴奋,在回忆信息的时候也很兴奋,记忆和回忆时的精神状态接近,那么你的回忆表现就会更好。
为什么记忆会依赖人的状态?心理学家有一个解释,说人在精神活跃状态时可能会导致不同的记忆存储方式和提取方式,这些方式跟我们在正常状态下采取的方式不同。比如饮酒会让人们对外界刺激产生不同寻常的联想,生成一些特殊的记忆线索,这个记忆线索对回忆的影响是很大的,但在正常状态下,人很难再产生同样的记忆线索来帮助自己回想。
上面两种情况是有意识地记忆,简单说来,顺利地回忆依赖于熟悉的环境和状态,那么在无意识的记忆中,这种熟悉因素是不是也会对回忆起作用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我们之前接触过某个信息,可能并没有明确记住它,只是有个模糊印象,这是无意识的,当我们再次接触这个信息的时候,我们会因为熟悉有亲近感,而愿意相信这个信息。
有一个心理学实验,考察人们是否相信“世界上最高的雕像在中国西藏”这个说法,这个说法其实是不对的。但之前曾经在实验时无意中看到过这个陈述的人,大多会相信这个说法,即便他们根本回忆不起来自己曾经见过这句话。这种心理现象就是启动效应。简单来说,人们之前接触过一个刺激,之后会更容易接受同一个刺激。实验中,人们相信这句话是因为之前他看到过这句话。另一组没有看过这句话的人,会选择不相信这个说法。这种被称为启动效应的记忆特征,很可能被一些商家用于宣传,广告就是这么起作用的。
还有一个因素,会影响人们能否顺利地回忆,那就是在回忆时给出的提示信息。心理学家巴克利找了两组普通人,也做了一个实验,关于提示回忆的。这两组人听到的文字差不多,但其中一组听到的文字中有这么一句话:那个人把钢琴调好了。这句话只有这组人能听到。而另一组听到的文字中有另外一句话:那个人把钢琴抬走了。后来,在让这些志愿者回忆这段文字时,巴克利给出了一些提示钢琴的信息,比如提示词是“悦耳的声音”。那组听过“把钢琴调好了”的一组,都能顺利回忆出钢琴这个词,而只听过“把钢琴抬走了”的一组则不容易回忆出钢琴这个词。
也就是说,在人们记忆信息时,“把钢琴调好了”一组强调了钢琴的声音,所以这组在回忆时,听到提示信息“悦耳的声音”,自然回忆出了跟声音有关的钢琴这个词。而另外一组在记忆时,没有听到与钢琴声音有关的信息,而是听到了“抬走了”这个与钢琴重量有关的信息,如果在这一组回忆时,我们提示他“重的东西”,那么大概率他们也会回忆起钢琴这个词。这个实验也说明,想要成功回忆出信息,给出跟记忆时吻合的信息提示,能起很大作用。
总结:顺利地回忆依赖于熟悉的环境和精神状态,还有跟记忆时吻合的提示信息。
人们的回忆就像是一个古生物学家,用一些不完整的残骸努力拼凑成一只完整的恐龙,过去的事件就像一堆不完整的残骸,其中夹杂着一些不相关的骨头,这些骨头就是你自己的认知,当人们回忆时,是在尝试将这些残骸拼凑成原来的样子,其中既有真正的恐龙骨头,又有不相关的骨头。
世上没有男人该怎么办?
哈哈看你头像是位大姐,你提的这个问题有点意思。
我在想,这个世界如果真没有男人,地球会不会停止不转?也许真的有这种可能吧哈哈。
男为阳,女为阴,男人和女人并存才形成了宇宙的阴阳调和,按道理说是缺一不可。现在缺了男人,阴气太盛,真不是啥好兆头。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世上如果没有男人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首先,好多柔弱女性不得不变成女汉子。有男人的时候,重活、脏活、累活可以丢给他们,自己轻松享受女王的待遇。现在一切都要自己干,长期以来,不只是身体疲惫,心更累。
其次,女性脾气会变得越来越古怪。没有男人的迁就和宽宏大量,女人们就会因为一些小事情勾心斗角,整个一个“灭绝师太”。算计越深,矛盾就越多,整个人也会变得阴晴不定、不可理喻。
最后,无法延续人类最起码的生育繁衍,所有的女人就会慢慢灭绝,直至地球上人类的消失。想想这都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如果真有这么一天,地球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吧。
其实我想给大姐个建议。假如真有那么一天,你可以自己成立一个“女儿国”,你任国王,给手底下的人封官加爵。舒舒坦坦过几年好日子才是王道,至于男人嘛,心里最好不要去想。或者你也可以从别的星球引进和男人相似的“稀有物种”,这样也解决了没有男人这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