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苏h1使用手册 哪种无反及镜头用长焦时能更好地兼顾画质和便携?

[更新]
·
·
分类:数码电脑
1907 阅读

哈苏h1使用手册

哪种无反及镜头用长焦时能更好地兼顾画质和便携?

哪种无反及镜头用长焦时能更好地兼顾画质和便携?

在摄影器材领域,便携与画质永远是一对矛盾。
我们需要弄清楚,与画质相关的指标有什么。其实在目前技术条件下,与画质密切相关的指标主要是两个:cmos感光元件和镜头。而如果进一步考虑,cmos感光元件的面积越大成像越好(当然是在同一世代的技术条件前提下),也就是画幅越大的相机成像质量越好。镜头的光学素质越高成像质量越好,这与镜头内部镜片设计、所配备的镜片档次、光圈大小、防抖性能均有一定关系。
想要更好的画质,相机和镜头的体积就会相应比较大,这个基本规律从胶片相机时代到现在一直是这样,没有太大变化。即使有些无反相机,把体积控制在极致了,但依然比画质上有所妥协的更小画幅机型要大。
“底”大一级压死人。
cmos感光元件的尺寸依然是衡量相机画质的重要标准。虽然很多先进技术应用到了小型cmos上,但是尺寸定律并没有被打破,“底”大是最直接、最粗暴、最容易实现画质提升的方式。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哈苏x1d已经是中画幅中体积控制最极致的机型了,其便携性已经非常接近全画幅机型,但如果与全画幅无反相机相比,特别是加上镜头后的整体体积,依然要大一圈。想要中画幅的画质,就必须要忍受比全画幅更大、更重的系统,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光学物理定律就在这摆着。
长焦镜头的体积重量也与画幅相关。
长焦镜头的分量除了光学镜片和机械部分的部件外档次不同会有所差别外,镜头整体体积重量与相机画幅也直接挂钩。为什么?因为cmos越大,需要镜头的成像场做得越大,否则进入镜头的光线无法覆盖整个cmos感光元件,导致成像出现黑圈。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中画幅所对应的镜头都是非常硕大的,全画幅的镜头也并不轻巧,而apsc画幅、m43画幅则可以做出一些相对小巧的镜头,这就是因为apsc、m43的cmos尺寸更小,设计镜头相对更容易控制体积。
长焦镜头的用料、设计决定了其成像质量,也影响体积重量。
同一规格的长焦镜头也有大有小。比如同样是全画幅的70-200mm镜头,恒定光圈f2.8带防抖的高阶版本势必要比恒定光圈f4不带防抖的版本大和重。一方面是因为其结构设计更倾向于画质而非便携,另一方面是因为其使用了更优质材料的镜片,还因为其拥有更大的光圈也会相应增加体积,防抖部分也需要增加体积,每一项都加起来,就造成了镜头整体比低规格版本更大。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便携与画质的统一?
这需要使用者权衡需要什么样的画质就能达到心理预期,怎样的便携性就算是可以接受的程度。比如m43系统也有光学素质非常出色的长焦镜头和小巧的无反机身。比如松下35-100mm f2.8这支镜头,它在m43系统上等效全画幅70-200mm的视角,也同样拥有f2.8大光圈,具有强悍的防抖性能,但其整体体积要比全画幅70-200mm小很多,无论长短还是粗细都有明显的轻量化设计。如果用这支镜头配合松下g系列机型拍摄人像、风光,我个人认为是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人需求的,便携性非常好。但有些对画质要求更高的严肃风光摄影师就不会接受这个组合,因为m43画幅在分辨率、细节、纯净度、层次感等方面都无法达到这些高画质摄影师的需求,他们肯定会选择更大画幅,但体积更庞大的系统进行创作。
因此,还得看自己个人的摄影需求到底是什么样的,如果追求轻便,画质又不算差,个人觉得m43系统的无反相机配备原生m43长焦镜头是最为便携的,画质并不算差。但如果追求更好的画质,显然要在便携性方面让步。

我有一台佳能5D4,想再买一台备机,帮忙参考一下?

题主有那么好的一款全画幅单反相机,借助佳能优质的大光圈红圈镜头,就能发挥出这部机器最佳性能,所以不建议在选择买什么备机,还浪费钱。如果种草一段时间了,就是想买备机,也不建议买佳能全幅无反或EOS90半幅相机,还需要单配镜头,更不划算。要买就考虑买一个小巧的卡片机,如理光GR3,富士X100V,索尼黑卡7或黑卡8都可以,扫街,拍人文等
都能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