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地图显示矿点
当气温低至零下100度时,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当气温低至零下100度时,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谢邀。
寒冷的冬天已经来了。看到这个题目的我在被窝里瑟瑟发抖。因为猎奇君在北方,现在外面已经是零下2.3℃的温度了,从屋里出去,每次都要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当然,寒冬还没来,等到寒冬,北方的气温难得见到零上的温度,想到这里,我不由得再次裹紧了被子。
那么,如果说世界气温降至-100℃会怎么样呢?我认为到那个时候,人类以及大多数的生物都将不复存在。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100℃的威力。
-100℃是什么概念?在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南极。根据调查显示,南极极限气温是-89.6℃。这种温度下会产生什么后果呢?这个温度可以让坚硬的钢铁变成像常温下的玻璃一样脆,这是低温环境下,钢铁的一种物质转化,即由奥氏体转化为冲击韧性很低的马氏体。也就是说在这个温度环境下,只需要将钢铁从手中滑落到地面,坚硬的钢铁就碎成一地。
这种情况下,人类是无法生存的。从人类的分布上看,最耐寒的就是俄罗斯的奥伊米亚康人,他们居住在奥伊米亚康,这里被称为“世界上最冷的小镇”,根据资料显示,这个小镇最低温度曾经接近过-70℃,而且每年这里都有三个月的温度连续低于-40℃。但是,这里的人可以正常的生活,上学、工作,仅在温度低于-52℃时,这里的人才不出门。
但是,零下100摄氏度是现在人类生存极限的一倍左右,所以人类在这种温度下是无法生存的。不仅是人类,大部分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都会被冻死。而首先被冻死的就是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生物,其次就是正常气温下的动物,然后是亚寒带和寒带的动物,最后才是深海中的生物。
-100℃就没有生物可以生存吗?当然不是,因为生物存活的低温极限是-170℃。那么,哪些生物可以生存呢?
01 企鹅
企鹅常年生活在南极,而且经历过接近零下90摄氏度的气温。在极寒来临时,企鹅们会自发的抱团取暖,这正是它们能够在极端的天气下生存的主要原因。
但是,能在持续-100℃的气温下坚持多久?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我认为它们最起码能够坚持1个月以上。因为,在企鹅繁殖的季节,正是南极最冷的时候,此时的雌性企鹅会在产卵后,冒着严寒去到海边觅食,而这一去就是几个月。期间,雄企鹅会在完全不进食的情况下,喂养后代,直到雌企鹅归来。所以,温度降至-100℃最多会加快企鹅的能量消耗,而不会直接将它们冻死。
02 细菌
我们上面说过,生物的存活低温极限是-170摄氏度,而能够达到低温极限还能存活的生物就是细菌了。虽然高温对细菌极具杀伤力,但是低温对大多数的细菌都没有太大的作用,比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以及伤寒杆菌等,这些细菌均能在-170℃一下的环境中生存。也就是说,-100摄氏度时,对它们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因此,不要企图将细菌冻死,因为它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抗冻。
03 水熊虫
许多小伙伴可能对水熊虫有些陌生。但是它有着让人羡慕的“超能力”,那就是隐生能力。从分布上看,水熊虫可以说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生物之一,它的体型非常的小,仅有1毫米左右,我们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它的形态。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水熊虫可以在各种极端的环境下生存,比如极寒、无水、无氧等情况下,甚至它能在真空以及放射性射线下存活下来。当水熊虫遇到这种极端环境时,它会自动将自己的身体内部的水分排出,然后蜷缩起来,进入隐生的状态下。一旦环境恢复,它会再次“复活”。
(水熊虫)
当然除了以上几种生物外,生长在南极的一些苔藓植物也是能够生存的。
总结-100℃确实有很强的杀伤力,这种极端的温度下,能够杀死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无法存活。细菌、企鹅、水熊虫以及南极的植物就能在这种温度下生存下来。当然,人作为地球的“主宰者”有着诸多的取暖工具,比如煤炭、燃油,而且人类居住的房子本身就能够抵御严寒,所以短时间内,人类不会立即被冻死。但是,时间久了,没有食物的人类终将会在这极端的温度下灭绝。
农村的空心化怎么才能扼制住?
农村空心化是一个由农村人口流动引起的农村整体经济社会功能综合退化的过程。其表现形式首先是留守人口规模的扩大、从事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人口数量和素质下降,农业粗放经营,耕地抛荒;农村宅基地空置,形成“空心村”,土地资源浪费;再次是农村社区治理水平下降,组织发展落后,农村人口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的水平不高。如再扩展,可以认为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公共服务水平都较城市落后,农村出现总体性衰败的现象。
农村空心化形成的原因是复杂和多元的,主要有:
1.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农村空心化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应当是二元城乡结构下城市化速度滞后于工业化速度产生的。户籍制度改革是否成功在于城市是否准备好或是否愿意为大量农村外出务工人口提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全部城市公共资源。大量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口无法享受城市部门提供的稳定、充足的医疗、教育、社会保险等社会公共服务,他们就无法放弃基于农村户口和土地使用权而带来的医疗、教育等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2.农村土地制度、宅基地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农民乡土情节,导致“人走地留屋留”
(1)我国农村的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在农业效益不高,土地难以产出利润时,农村中的耕地粗放经营和撂荒,难以形成有效流转。(2)宅基地取得的无偿性、使用的无限期性以及无留置成本性,使得村民更倾向于尽可能多地占有宅基地。(3)粮食直接补贴、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农民享有越来越多的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和福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农民转换身份,彻底告别农村的阻力。(4)农民对故土家园、乡村生活的眷恋等原因也令农民不愿意放弃村中住宅和耕地。
农村空心化的对策分析
只有将农业和农村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彻底地转移出去,然后将土地进行有效流转,形成有效的以家庭农业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组织的现代农业和新农村,才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