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s命令行工具有哪些 如何评价索尼发布的 α9(ILCE-9) 和100-400mm f/4.5-5.6 GM?

[更新]
·
·
分类:数码电脑
1411 阅读

如何评价索尼发布的

如何评价索尼发布的 α9(ILCE-9) 和100-400mm f/4.5-5.6 GM?

α9(ILCE-9) 和100-400mm f/4.5-5.6 GM?

索尼全画幅微单近几年发展迅速,市场占有率也逐年提升,A7系列虽然已有主打全幅入门定位的A7II、主打高像素的A7RII,以及主打高感光和视频拍摄的A7SII,但至今为止还未曾有针对体育题材的高速机型。今年并非是奥运年,但就在今天索尼却发布了一款重磅级的全画幅微单A9,这是索尼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能比肩佳能EOS-1D X Mark II和尼康D5的顶级全画幅速度型相机,瞄准的就是专业级的体育摄影、野生动物以及记者市场。与A9一同发布的还有一支FE 100-400mm F4.5-5.6 GM OSS镜头,这预示着索尼微单产品正式进军体育摄影领域。
“黑科技”再降临 前所未有的高速度
索尼近年来用科技引领数码相机发展,A9不仅集合了索尼A7系列所有的功能,同时更有其独有的“黑科技”。首先,A9配备了全画幅堆栈式CMOS,这也是全球首款全画幅尺寸的的堆栈式CMOS,而之前索尼曾推出过1英寸堆栈式CMOS应用于黑卡系列RX100 IV上,让小小的黑卡各方面的速度有了巨大的飞跃,所以能想象到在全画幅的堆栈式CMOS有怎样的威力。
2420万像素全画幅堆栈式CMOS
其次,在对焦性能上,A9具备693个相位检测对焦点,覆盖了93%的取景范围,这也意味着在屏幕边角位置也能进行快速对焦,官方宣称相比第二代A7系列性能提升了25%。另外,20fps的连拍性能是这款顶级旗舰速度机型的制胜法宝,并且是在实时对焦与曝光的情况下进行20张/秒连拍,实现每秒60次的自动对焦及自动曝光计算检测,连续拍摄最多达约241张RAW或约362张JPEG照片。要知道,同级别机型中佳能EOS-1D X Mark II的连拍最高为14张/秒,像素则是2020万,而索尼A9在2420万像素的前提下还能进行20张/秒的连拍,这样的性能与配置完全可以说是举世无双了。下面,来看看发布会现场使用索尼A9实时追焦与连拍的实拍视频。
索尼A9追焦与连拍
从上面视频片段中可以看到,索尼A9的20fps高速连拍其实是使用的电子快门(机械快门下A9连拍速度为5张/秒),并且由于是无反光板结构,所以能做到无黑屏连拍,可以帮助拍摄者更好的捕捉精彩瞬间。另外,由于堆栈式CMOS的优势,A9即便是电子快门但也能有效控制果冻效应,比传统电子快门更具实用性,所以在这样的基础上可以完全不用在意是那种快门方式。
而在追焦和对焦性能上A9确实给我不小的震撼,索尼4D对焦在A9身上全面升级,追焦灵敏度和追焦判断准确度非常惊人,在AF-C对焦模式下,693点AF对焦点全部被激活,即便人物出现在画面边缘位置,焦点也始终牢牢的落在移动对象的身上。总体上,使用索尼A9连拍更像是在拍摄一段视频,不仅可以作到无黑屏,同时也能进行无声拍摄,对于部分需要安静环境的室内运动拍摄更具实用性。
连拍回放
在BIONZ X影像处理器的支持下,索尼A9的缓存也得以更好优化,在连拍完成后可立马进行回放操作,文件录入与观可同步进行,不必等待全部存储完成,能更好提升拍摄时的机动性。
体型依然小巧轻便
旗舰级速度机型在外观上给人的印象一直是非常巨大,但这次索尼A9却不一样,整体大小与重量与A7系列相差不大,但在操控方式上要更专业更方便,索尼A7系列用户直接就用上手。
索尼A9整体造型风格与A7系列一致,但在使用手感上,A9要稍粗壮一些,同时A9全金属机身具备很好的密封性,所有按键及波轮均有防尘、防滴溅措施。
机身前、后以及机顶和卡口均为坚固的金属机身
作为一款全画幅机型,A9依然保持了小巧的体型
索尼A9的手柄要比A7系列更宽更深,具备了更好的持握手感
索尼A9搭载了全新设计的Quad-VGA OLED Tru-Finder电子取景器,具备在368万像素分辨率和0.78倍放大倍率,并且具备蔡司T*镀膜,是目前索尼微单中最高级别的EVF取景器。
考虑到对连拍和不同对焦有更多需求的目标用户,A9在机顶左侧直接新增了一个双层转盘,把相机驱动模式和对焦模式单独拿了出来,能让用户快速切换拍摄模式。
虽然整体操控上A9与A7没有太大区别,但在一些功能和细节上,A9也还是有所不同,比如,A9新增了一个AF对焦点操纵拨杆和AF-On按键。此外,A9的后指令转盘感觉上好像要比A7系列更大一些。
音频与数据接口,但遗憾的是A9依旧使用的是USB 2.0接口而非速度更快的USB 3.0
作为一款针对运动赛事的机型,A9还具备有线LAN接口
更专业的双卡槽设计,需通过单独的开关打开储存卡槽盖
全新NP-FZ100型号电池
续航一直是索尼微单的一大硬伤,但这次A9采用的是全新的NP-FZ100型号电池,容量达到2280毫安,单次充电后的拍摄张数增加至650张,相比之前的A7系列所使用的电池容量足足提升了2.2倍。
与索尼A9配套推出的还有一款多电池适配器套件NPA-MQZ1K,可容纳4节NP-FZ100,A9标配包含两节NP-FZ100电池。
索尼A9配套竖拍手柄
A9配套的手柄可装两块NP-FZ100电池,但仍会占用电池仓空间,因此装上手柄后,用户最多也只能享受到两块电池的续航。
与索尼A9一同发布的还有E卡口首支全画幅超远摄变焦G大师镜头FE 100-400mm F4.5–5.6 GM OSS,镜头采用16组22片的复杂设计,其中包括1枚超级ED镜片,2枚ED镜片,大大减少色差,搭载纳米抗反射涂层新镜头,主打高分辨率和柔美焦外特性。新镜头配备的双线性马达和直驱超声波马达可实现快速、精准、安静的自动对焦,机身重量为1395g。镜头预计7月正式上市,官方售价为18900元。
总的来说,A9的出现不仅打破了索尼自身全画幅微单的局限,更是把以往无反相机的难点一一攻破,速度也不再是局限。纵观整个数码相机市场,能明显感受到索尼正领衔可换镜头相机科技。而这款索尼A9将会在5月底正式上市,售价为31999元。下面,大家一起看看索尼A9的官方样片吧。
索尼全画幅微单A9官方样片: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有哪些呢?

操作系统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计算机的历史。操作系统提供对硬件控制的调用和应用程序所必需的功能。
早期的计算机没有操作系统。用户有单独的机器,然后会带着记录有程序和数据的卡片(punch card)或较后期的打孔纸带去操作机器。程序读入机器后,机器就开始工作直到程序停止。由于程序难免有误,所以机器通常都会中途崩溃。程序一般通过控制板的开关和状态灯来调试。据说图灵能非常熟练地用这种方法操作Manchester Mark I机器。
后来,机器引入帮助程序输入输出等工作的代码库。这是现代操作系统的起源。然而,机器每次只能执行一件任务。在英国剑桥大学,这些任务的磁带从前是排成一排挂在衣钩上的,衣钩的颜色代表任务的优先级。
概念意义上的操作系统和通俗意义上的操作系统差距越来越大。通俗意义上的操作系统为了方便而把最普通的包和应用程序的集合包括在操作系统内。随着操作系统的发展,一些功能更强的“第二类”操作系统软件也被包括进去。在今天,没有图形界面和各种文件浏览器 已经不能称为一个真正的操作系统了。
大型机时代
早期的操作系统非常多样化,生产商生产出针对各自硬件的系统。每一个操作系统都有很不同的命令模式、操作过程和调试工具,即使它们来自同一个生产商。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是,厂家每生产一台新的机器都会配备一套新的操作系统。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IBM公司开发了System/360系列机器。尽管这些机器在性能上有明显的差异,但是他们有统一的操作系统——S/360
S/360的成功陆续地催化出MFT、MVT、SPAN、MVS、MVS/XA、MVS/ESA、S/390和z/S。
小型机和UNIX的崛起
UNIX操作系统是由ATT公司开发出来的。由于它的早期版本是完全免费的,可以轻易获得并随意修改,所以它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后来,它成为开发小型机操作系统的起点。由于早期的广泛应用,它已经成为的操作系统的典范。不过,它始终属于ATT公司,只有那些能负担的起许可费的企业才用得起,这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
早期的操作系统是可以被用户软件所利用的功能的集合。一些有能力的公司发展更好的系统,但他们不支持其他公司硬件的特性。
60年代末70年代初,几种硬件支持相似的或提供端口的软件可在多种系统上运行。早期的系统已经利用微程序来在他们的系统上实现功能。事实上,除了360/165和360/168外,360/40之后的大部分360系列的机器都实行微程序设计。
个人计算机时代:Apple, DS 和以后
微型处理器的发展使计算机的应用普及至中小企及个人爱好者。而计算机的普及又推动了硬件组件公共接口的发展(如S-100,SS-50,Apple II,ISA和PCI总线),并逐渐地要求有一种“标准”的操作系统去控制它们。在这些早期的计算机中,主要的操作系统是8080/8085/Z-80 CPU用的Digital Researchs CP/M-80,它建立在数码设备公司(Digital Research)几个操作系统的基础上,主要针对PDP-11架构。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MS-DS(或IBM公司的PC-DS)。这些计算机在RM(只读存储器)都有一个小小的启动程序,可以把操作系统从磁盘装载到内存。IBM-PC系列的BIS是这一思想的延伸。自1981年第一台IBM-PC诞生以来,BIS的功能得到不断地增强。
随着显示设备和处理其成本的降低,很多操作系统都开始提供图形用户界面。如:许多UNIX提供的X Windw一类的系统、微软的Windws系统、苹果公司的Mac系统和IBM公司的S/2等。最初的图形用户界面是由Xerx Pal Alt研究中心70年代初期研发出来的,之后被许多公司模仿,继承发展。
扩展资料:
操作系统列表:
------早期操作系统(专利保护)
TRS-DOS,ROM OSs
TI99-4
Commodore PET, 64, 和 VIC-20,
第一套IBM-PC
Apple
Sinclair Micro和QX等
------非Unix商业操作系统
CPM操作系统
MP/M-80
UCSD P-system
Mini-FLEX
SSB-DOS
CP/M-86
DR-DOS
FreeDOS
MS-DOS
PC-DOS
Mach
Multics
OS-9
------Unix及类似系统
UNIX
微软Xenix
Cromix
UNIflex
OS-9
IBM的AIX
BSD
FreeBSD
NetBSD
OpenBSD
Digital UNIX,即之后康柏Tr
DNIX
HP的HP-UX
GNU/Hurd
SGI的IRIX
Linux(或称GNU/Linux)
MacOS X
OSF/1
SCO的SCO UNIX
Sun的SunOS,即之后的Solaris
System V
Ultrix
UniCOS
LindowsOS
OS/390
z/OS
Syllable
其他
------Acorn
RiscOS
Arthur
------Amiga
AmigaOS
------Atari ST
TOS
MultiTOS
MiNT
------苹果电脑(Apple/Macintosh)
Apple DOS
ProDOS
Mac OS
Mac OS X
------Be
BeOS
BeIA
------Digital/康柏(Compaq)
AIS
OS-8
RSTS/E
RSX-11
RT-11
TOPS-10
TOPS-20
VMS (后更名为OpenVMS)
------IBM
OS/2
AIX
OS/400
OS/390
VM/CMS
DOS/VSE
OS/360
MFT
MVT
SVS
MVS
TPF
ALCS
z/OS
------微软(Microsoft)
MS-DOS
Xenix
Windows 1.0
Windows 3.1
Windows 95
Windows 98
Windows ME
Windows Longhorn
Windows NT
Windows 3.5
Windows 4
Windows 2000
Windows XP
Windows Server 2003
------Novell
NetWare
------NeXT
NeXTStep (即之后的Mac OS X)
Plan 9
Inferno
------Prime Computer
Primos
------西门子
BS2000
------个人电子助理(PDA)操作系统
Palm OS
Pocket PC
EPOC
Microsoft Windows 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