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最后的夜晚哪里能看到 最近接连看了两遍《地球最后的夜晚》,不能释怀,如何评价这部电影?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4237 阅读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哪里能看到

最近接连看了两遍《地球最后的夜晚》,不能释怀,如何评价这部电影?

最近接连看了两遍《地球最后的夜晚》,不能释怀,如何评价这部电影?

《地球最后的夜晚》这部片子自从上映后,在网上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有人说不知道毕赣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表示看不懂;也有人说他的作品是一部神作;还有人说是营销团队宣传的问题,把观众给误导了。网上是褒贬不一,其实这个也能理解。
在我看来这部片子还是不错的,毕赣还有一个身份是诗人,很多地方是用的象征的手法表达深层次的涵义。
男主角前一秒在说伤心的时候吃苹果,下一秒就看见在那里吃苹果,伤心流泪的时候把苹果核都吞下去了。碎片化的处理以及迷幻的梦境,从现实生活到虚拟世界让人觉得过渡的很自然,也让整个故事脉络更加清晰。
汤唯的出现,让男主角觉得还是在梦里,影片有些情节也体现出来了,当火车遇到泥石流,场景的不断变化,就像梦境场景随时在切换一样,让人会觉得分不清现实和梦境。
一部电影,都有它要表达的意思,要慢慢的回味。


1 故事情节时间线太乱,给人一种混乱的感觉,看的让人迷迷糊糊的,我是去电影院看的,感觉一半的人都没有看懂吧,因为看到一半时已经有人离场了,而且看到最后都能听出一声叹气。
2看电影本来就是让人放松的一件事,太过于艺术化会使观众感到不耐烦。而且宣传时是根据最后一吻来宣传的,导致去看的大多都是情侣,给人看这种艺术品确实不太合适。

现在国内也比较缺少这种文艺片,拍出来也与一般的电影有所区别,更耐人思考。而且可以看出来导演肯定是用心拍了。所以虽然我们看不懂,但也不能否认其价值。我们也应该提高自己的能力,不能只看一些低俗的影片。

当片尾开始介绍谁是导演的时候,大家才意识到,原来电影已经结束了。这时候全场一半的人爆发出一阵笑声,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斥着几句话:“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啥?这踏马啥玩意儿?结束了???”这片子不推荐给大家看,除了导演的知音又或者是跟导演有同样心绪的人,这是人家的自嗨,非知音不可嗨也。这就是电影的失败所在。我不是说电影就要赚钱就是要迎合大众怎么的,而是既然你赚了大家的钱好歹不要让大多数人感觉自己是浪费电影票钱和宝贵的时间去听你一个人的自言自语。你这么拍出来不是艺术,真正的艺术是雅俗共赏而不是曲高和寡。

《地球最后的夜晚》这部电影想表达什么?

故事情节和艺术手法有没有看懂的,求科普。

《地球》的营销成功可能是2018中国电影最了不起的壮举,它同时完成了以下几大伟业——
1.将现实中永远不可能有交集的两批观影人聚在了一起。一方是从《野餐》赶来的文艺死忠,一方是大众媒介荼毒的爱情心奴,作为这部电影理论上最正确受众的“文艺”情侣,他们的话语不会在浪潮中掀起半点波澜。
2.第一次证明用烂片的策略包装文艺片这种宣传方法完全可行,两种片子同样不以内容见长(一个没法看,一个看不懂),但通过完全营造形式上的噱头(比如误导向的预告和海报宣传语)同样能够实现市场范围的成功,这是营销的胜利,不是艺术的胜利。
3.最后难听一点说,它为中国的文艺片市场开创个一个无法复制但最终效果上会被大家津津乐道的典范——包给自恋文青吃的饺子,割广大群众韭菜做馅。这种结果不会为中国的文艺片审美做出任何实质上的帮助,只会让对立双方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激烈,误解进一步加深。
当一部作品赚取了超出自身能力的实惠,它就理应付出大于负担的代价。对于那些被骗了钱还要被文青蹬鼻子上脸的观影同胞们,我只想说怼他大爷的千万别惯着。

此影片没啥意思。剧情混乱,章节生硬呆板,给观众的感觉似懂非懂的感觉。也许有亲情友情爱情吧!审美观能力强的国人不防去和平影院欣赏欣赏吧。

我不太知道表达的是什么,我只知道,不到一个小时,人走了三分之一,包括我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