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间的亲密程度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幼儿期家长过于溺爱!对学习性格心理有哪些影响?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4444 阅读

父母之间的亲密程度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幼儿期家长过于溺爱!对学习性格心理有哪些影响?

孩子幼儿期家长过于溺爱!对学习性格心理有哪些影响?

浅析家庭教育中溺爱对幼儿性格
形成的影响
摘要:当今社会,全球进入了知识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社会的竞争激烈程度逐步增强,教育对我国后续发展的意义逐步提升,国家的竞争最终演变成为人才的竞争,同时,性格对人们发展的意义不可忽视。性格形成最重要的阶段是幼儿期,因此,在此阶段对幼儿的培养与教育非常重要。幼儿性格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家庭教育,但是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存在着诸多误区,本文通过家庭教育及溺爱涵义的介绍,家庭教育中溺爱的表现及其成因,溺爱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以及合理建议与对策进行深入的分析,为幼儿教育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溺爱 家庭教育 成因 对策
一、家庭教育及溺爱的涵义
自古以来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可以说家庭教育是终生教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它是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基础。然而通过各方面的数据资料,我们发现,当前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据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极盛时间对北京社区0-3岁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表明,其中30%的父母从未根据自己子女的发展水平提出要求,并且母亲更多使用“溺爱”的教养方式。
“溺”在字典上的解释是淹没,沉迷不悟,过分的意思。古人曾经说过:“虽曰爱之,其实害也。”这应该就是对溺爱最好的解释。溺爱指儿童与照顾者之间一种关系特征,此时照顾者庇护儿童,在庇护的同时妨碍了儿童试图做出独立性的的所有行为与过分爱护相同。大多数的家长过度的满足孩子所提出的各种要求,将孩子宠成了“小公主”和“小皇帝”。
二、家庭教育中溺爱的表现及其成因
自古以来就有一句话“慈母多败儿”,可以说溺爱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中国人的一种教养方式。现在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偏多,家中那一个孩子就成为了掌上明珠,自然家长就会给家中的孩子提供足够的物力与财力。上海人口计生委员会 有最新的调查显示,隔代教养也已经成为社会上普遍的教养方式,甚至有88%的0-3岁幼儿是由自己的祖辈带养。然后祖辈的教育观差异较大,祖辈更倾向疼爱幼儿。下面对家庭教育中溺爱的表现及其成因进行简要分析。
(一)溺爱在家庭教育中主要表现
1.过分的保护
溺爱型的父母常常会认为东奔西跑不安全,外面吃的东西不卫生,限制孩子的自由活动,让孩子缩在自己的圈子里,不与外界接触,内心因此孤僻。甚至一些父母对自己孩子的错误行为及思想,无条件的支持及拥护,对于孩子的面子看的很重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护短”。
2.全力的满足
独生子女的日渐增多,让越来越多的家庭成为了“421”的模式。所谓“421”是指爷爷奶奶外公外婆4人,爸爸妈妈2人以及家中的独生子女1人。“421”的模式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求”大于“供”。父母及祖辈不顾家庭的条件及孩子愿望的合理性,一味的满足物质上的需求以及愿望,让孩子的心态越来越不正确,从而慢慢演变成为“小霸王”。
3.剥夺独立
父母的溺爱的教养方式,剥夺了孩子日常生活中许多重要的东西。家长事事包办,包揽家中大大小小的家务活,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让做,情愿自己累一点,也不愿意让孩子来做事。以至于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的笑话:“这个鸡蛋怎么这么硬,我家的鸡蛋都是软软的。。。”
4.姑息迁就
这种情况多发于祖辈对幼儿的教育上。往往一些事情不能满足于幼儿的时候,他们开始乱发脾气,然后家中的祖辈对于这种情况常常迁就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甚至极力去满足孩子,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任性、自私。
(2)家庭教育中溺爱的成因
1.家庭教育态度不一致
在家庭中,往往会有三室同堂的现象。由于家庭成员的层次的不同,以及家庭成员的思想、性格、文化的差异,对于孩子的要求以及态度存在着不一致的态度。因此当幼儿出现错误时,家庭教育态度的不一致,出现溺爱幼儿的现象。
2.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思想
独生子女是家中的掌上明珠,家里人会宠着爱着,不让他们受一点伤害。由于我们的父母以及祖辈在幼年的时期因为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曾经历经了许多的艰难险阻,吃了不少的苦头。所以,他们希望能够让自己的下一代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因此造成孩子在幼儿时期受到严重的溺爱。
3.孩子和祖辈共同生活
一些孩子与自己的祖辈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常常会发自内心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来弥补在自己子女身上留下的遗憾以及歉意。他们会给孩子提供超过自己经济条件的物品。在一份上海市社区调查中,有三分之二的老人给自己的孙子孙女偷偷的塞过零花钱。此类现象反映出祖辈与幼儿共同生活时极易出现溺爱幼儿的情况。
三、溺爱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
家庭教育的溺爱,严重影响着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因为每个家庭的教育环境、方式的不同,因溺爱导致对幼儿性格的影响也各不相同。父母在构建家庭教育环境以及教育方式时,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造成幼儿成年之后出现各种问题,甚至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溺爱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包括以下方面:
(一)不讲理性格的养成
因为在孩子幼儿阶段,家长的溺爱不断滋养的滋养着幼儿成长中的诸多坏习惯,当孩子想要某件事物、想做某事时,因为其不合理性,所以家长开始不同意,但是经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哭哭闹,最后无条件的顺从孩子的意愿。因此在孩子的潜意识就形成有些事物理所当然属于自己,及时与外人交往同样会出现这样的心里,所以造成孩子在今后的发展中,出现不讲理的性格,对孩子的发展以及人脉关系的建立有着严重的影响,最终导致孩子无法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功而自暴自弃。因此孩子不讲理的性格与溺爱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孤傲性格的养成
当今社会,大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家长将孩子视若珍宝,在孩子幼儿时期的任何意愿都无条件满足,导致孩子在性格培养的重要阶段出现错误的培养方式,造成孩子形成孤傲的性格,因此孩子在以后的交往、工作以及生活中,都将自己作为中心,丝毫不顾及旁人感受。在以后的发展中,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的过程中,人脉是一大优势,孤傲的性格很容易导致旁人的反感,造成人心的缺失,为孩子今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因此溺爱促使了孩子孤傲性格的形成。
(三)缺乏(非)理性性格的形成
幼儿阶段是孩子养成理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在此阶段,幼儿一旦被溺爱,将严重影响着孩子今后理性思维的培养。家长无条件满足孩子无理要求,导致孩子在今后做什么事情不能全面考虑事情,主要表现为自控能力差、易冲动、对成人反抗等性格。此类性格的养成将会导致孩子在今后的工作的过程中出现诸多错误,无法正确处理情感问题,如果孩子犯下无法悔改的错误,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将会后悔莫及。
4、建议与对策
孩子溺爱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孩子幼儿时期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如何形成正确的教育环境将是众多家长关注的重中之重,为了让幼儿在性格形成时期能够拥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与环境,现提出以下几项对策。
(一)家长端正教育观念以及教养态度
当孩子出生以后,家长就要注意,不要将孩子置于家中的特殊位置,不要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把他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这往往都要从小事开始做起。例如,在吃饭之前,要让家中的长辈先行上座;开始吃饭的时候,要等家庭成员都到齐了,才可开始夹菜吃;家里来了客人,要将吃的给客人先吃,而不能自己一个人独占;看电视时,不要让孩子独坐一个位置等等。这样的习惯长期坚持下去,会对幼儿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二)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
当孩子提出各种要求时,家长要正确把握尺度,不应迁就孩子的不良习惯,不应让孩子随便就得到满足。对孩子提出想要的东西不要一味的给予,要以家庭实际经济状况以及是否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为依据。家长要正确使用“延迟满足”的方法,让孩子明白要求的背后需要付出各种努力。
(3)避免隔代教养,隔代溺爱
教育是父母的本分责任,就算父母再忙,也应该自己教育自己的孩子。每一代之间的思想都有很大的差异,祖辈虽然对孙辈有一定的监护和一定的责任,但是它只能发挥自己的辅助作用,因此在孩子幼儿时期家长要给孩子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教育环境,防止出现避免隔代教养,隔代溺爱的情况。
(四)家长不要为孩子代替包办
在孩子幼儿时期, 要给孩子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方面,要给孩子自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要让孩子自己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能力。要随时给孩子灌输一种思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身边的小事以及自己的事情做起。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督促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要舍不得孩子,给孩子自我发展的机会,相信一定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性格决定命运,孩子在幼儿时期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性格的形成同样会受到诸多影响因素,但是我认为在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养成起到主导作用。因此在构建家庭教育方式、营造家庭教育环境时都要以孩子性格养成为中心,让孩子在正确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形成良好的性格,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发展、情感的处理都有着重要的正面影响。因此,在孩子幼儿时期,家长积极提高素质,优化教育模式,能够有效的保证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环境,同时也保证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小孩从小没跟爸妈睡,以后关系会亲密吗?

没跟爸妈睡没关系。从小到大没跟爸妈待在一起那就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