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小孩自闭症的表现 自闭症宝宝都是几岁开始有意识的语言的?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2124 阅读

10岁小孩自闭症的表现

自闭症宝宝都是几岁开始有意识的语言的?

自闭症宝宝都是几岁开始有意识的语言的?

我是一名感觉统合治疗师,在我的工作当中也经常遇到一些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在这里,我想以一些例子给大家普及一下自闭症的科普知识。
自闭症的确诊其实是由多种病因造成的,先说一下环境的问题,家庭中父母双方都非常的忙碌,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孩子缺乏足够的父爱 母爱 会引起孩子有自闭样倾向。再说一下 基因的问题 也会使的孩子患有自闭症。等等 环境与基因是共同造成孩子的行为失调问题的。自闭症的诊断一般都是在宝宝3岁以后进行确诊的,3岁以前的话,宝宝会表现出一些自闭样行为的,比如 行为刻板 语言迟滞 精神状态会表现为持续性的好动 或者持续性的过度安静 与外界环境显得格格不入等等 这样子会诊断为 孤独症谱系障碍 也就是说 孩子有自闭症倾向了。
自闭症宝宝的语言问题是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而定的,并没有一个特别确定的年龄节点就会自然而然的会说话了,需要的是家长 早诊断 早干预 早康复的,这样子孩子才可能学会一些语言的。
家长们要了解的是 自闭症 是一个终身性的疾病 孩子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问题,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孩子的同侪互动问题最为明显。所以 这样子早期诊断 早期康复就显现的尤为重要了。需要家长和康复中心持续性的协助,持续性的干预了。围绕的一个中心点就是 以社交互动为问题的核心进行干预。
现在我们以行为问题的角度去剖析一下自闭症对于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第一 孩子会表现为社交情绪互惠性缺损 。为什么这样说呢?举个例子 你给我一颗糖我也会给你一颗糖,因为我知道 你对我好 我也就会对你表现出友好的情绪。相反,你对我不好我也会表现出对你厌恶的情绪。这样子就是社交互惠性缺损。孩子就会表现出 对人冷漠 被动互动性低落 主动互动性低,没有办法维持双向性的对话交流等
第二 孩子的沟通大多会以非口语行为进行沟通。和家长交流的方向大多以需求为主。用眼神和动作居多。举个例子。孩子身高较低,需要拿高处的东西的时候,就会拉着家长去到目的地,以眼神和肢体表达出需求,家长也会了解了,孩子需要什么东西并给予帮助。
第三 孩子的发展 维系 理解关系能力缺损。这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 孩子刚出生 第一个给予帮助的人是妈妈,孩子就会跟妈妈建立起依附关系,确定了妈妈是对自己安全的人,再由妈妈为中心去找寻第二个对自己安全有帮助的人 那就是爸爸 然后会由爸爸妈妈为中心再去找寻对自己安全有帮助的人物,接下来 家庭里的 爷爷奶奶 外界的 老师同学叔叔阿姨等等的人物关系就会清晰的建立起来。相反自闭症孩子对于这样子的关系 建立 理解 维系有不同程度的缺损。就会造成孩子会做出与当前环境不相符的行为 与情景脱节 从而孩子交朋友方面也会变得越来越难了。
说了这么多,在家庭里有办法去帮助孩子吗?答案是肯定的。在这里跟这位家长分享几个家庭康复的小游戏。第一 看卡片 卡片上有很多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比如 厨具 交通 动物 植物等等 让孩子去认识 需要家长一遍一遍又一遍的 不厌其烦的去教孩子。出门乘坐公交车 那路公交 什么站牌下车等等问题都要去教给孩子。
第二 给予孩子不同的感觉输入,比如 冷热痛痒轻触光滑粗糙震动挤压等等 让孩子充分的认识了解自己的身体从而更好的掌控自己的身体。这样子孩子身体的协调平衡肌肉有力量了。做什么事情家长也会省心一点。
第三 出门的话家长就应该给孩子灌输规则的意识,红灯停 绿灯行 排队 等待 等等社交性的意识。这个时候 孩子就会把情景与规则相互联系起来。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就会变成自己的技能了。
早发现 早干预 早康复 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希望这位家长能够理解。

一般医生是如何诊断孩子有自闭症倾向?

现在的家长都变聪明了,随处听闻“自闭症”的表现后,越看自己孩子越觉得有问题,于是硬给自己孩子贴上“自闭症”标签,甚至还没到正规医院诊断,就带孩子开始了“治疗自闭症”之旅。
“来自星星的孩子”——自闭症有多“可怕”?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哪些“自闭”表现?家长如何干预和治疗?今天月小咖就来揭开“自闭症”的神秘面纱。
自闭症的“庐山真面目”1
“自闭症”属于广泛性发展障碍症的一种亚型,又被称为儿童孤独症。男性患者居多,但女性症状更严重。一般发病于婴幼儿时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语言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行为刻板等,部分还可能伴有精神发育迟缓。但有些患者在特定领域会表现出超越常人的一面。
有专家表示,自闭症的诊断是一个相对主观的过程。“绝大多数自闭症患者的初期诊断是由家长完成的”,而且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因此要求家长对自闭症的表现及治疗方法有基本认知。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自闭症表现2
★“眼神”和“模仿”,是判断自闭症至关重要的2个依据。如果宝宝表现出“从不对视”或“眼神闪烁”,可能已经有自闭症倾向。稍大一些的孩子,宝妈可以在孩子面前打哈欠,如果宝宝多次没有跟随,也应带孩子及时就诊。
0-1岁宝宝
刚出满月就常常“无缘由地哭闹”;3-4个月,小眼神还不能追随妈妈;别家宝宝开始伸手要抱抱了,他却依然“高冷”。
牙牙学语时只有单调的发音,听上去又像“外星语言”;别人呼唤自己名字时显得漫不经心,甚至充耳不闻……
1-2岁宝宝
对玩具缺乏兴趣,不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动不动就一直重复某个动作或者发呆很久。
眼神呆滞,反应总是慢半拍;不与别人对视,很难捕捉到小眼神,即便停留片刻也马上躲开。
学步迟缓,2岁仍然不能完成双脚跳……
2-3岁宝宝
睡觉不安稳,小小年纪就有失眠症状;走路经常摔倒;手部有固定动作,如旋转、敲击等。
对周围环境没有好奇心,感觉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
3岁仍不能准确使用“你我他”,对语言的把握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
3岁以上
一般3岁以上的孩子出现自闭症状就比较容易分辨了。总体表现为:
社交障碍,即不喜欢与人沟通交流,常独处,没有自我意识。
固定的行为模式,如每天都要吃某一种饭菜,出门路线和方式永远只有一种,重复一些无目的蹦跳、旋转、尖叫等动作。
兴趣狭窄,对儿童普遍关心的事物提不起兴趣。
自闭症的原因3
目前自闭症未有确切病因。但研究表明,自闭症与遗传、孕期感染等有很大关系。如果家族中有罹患精神疾病或癫痫等疾病的患者,孩子患上自闭症的几率要高于普通家庭。孕期感染过风疹、巨细胞病毒、带状疱疹等,或服用过抗癫痫药物或酗酒等,都会导致后代患病概率增加。
自闭症的发病还与后天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长期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长在养育过程中缺少沟通交流,家庭氛围冷淡刻板……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儿童罹患自闭症的几率增加。
自闭症如何干预治疗?4
首先,家长应该明白,自闭症是不可能被“治愈”,只能被“干预”的。在部分国家,并不把自闭症作为疾病,而是作为“发育异常”去对待。因此家长的终极目标一定不要是“治好孩子”,而是要怎么让自闭症的孩子做到“生活自理和基本沟通”。
家中出现自闭症儿童,家长一定要保持良好心态,不要让焦虑加重孩子病情。家庭环境也应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通过一些新行为或游戏的介入来干预孩子独处的行为,但不能强迫。给孩子过大压力,只会让他更加沉浸在安全的自我空间里。千万不要给孩子贴标签,这样无形中会强化孩子的自闭行为,导致从“假自闭”转为“真自闭”。
3岁之前的孩子,家长(尤其是宝妈)一定要多与孩子相处和交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建立亲子间的信任关系,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可以多进行抚触训练,放松肌肉,提高肌肤和身体的敏感度。
3岁之后的孩子,家长可通过绘画、音乐、体育等方式与孩子传递感情,逐步打开他们封闭的世界。找出孩子的兴趣点或天赋,让孩子发现更多“安全自由”的空间,迈出与人沟通的一步。
“家有自闭症儿童”对家长来说,耐心和时间往往是最大的考验。对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来说,爸妈的“不抛弃、不放弃”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