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白事为什么不让吹唢呐了
为什么北方人办喜事吹唢呐,南方人却把唢呐用在丧事上?
为什么北方人办喜事吹唢呐,南方人却把唢呐用在丧事上?
你说反了吧?我就是北方人,我们冀中一带办喜事从来不吹唢呐,只有白事才吹呢!
为什么农村出殡和结亲时唢呐吹的音乐好像都差不多?
经常去在农村玩儿,每次隐隐听到风中传来的唢呐声,初听很喜悦,再仔细辨别,却有一种瘆人之感!
我们现在大家对唢呐的了解,大都来源于影视作品里关于晚清,民国年间的红白喜事。其实在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初,很多地方迎亲都要用吹打班子,大部分以唢呐为主,因为唢呐音域辽阔,既能表现激昂,也能表现缠绵,能喜庆能嬉戏。江南也有部分地区用丝弦丝竹用于迎亲,因地而异。唢呐迎亲应用“玉芙蓉”曲牌,花鼓手法。现在影视作品是没有体现的,只是用唢呐表现热闹。晚清民国间人均寿命比较短,有人去世大部分都用悲凉的曲调“一枝花,青天歌,大悲调等”,也有一种如去世的人年龄较长,四世或五世同堂,这也叫红事“相声红事会描述的就是这种背景”或者去世之人德高望重,所用曲调就相对缓和些“电影百鸟朝凤描述的情节相对夸张了些,只表现了情怀和新旧时代文化的冲突,并没有真正描绘出民间吹打艺人真正的生活和手艺,所以低票房不能怪院线。百鸟朝凤也不是一般的民间师徒传承团体能会的,会的也只是凤毛麟角”。戏曲也是唢呐的很大一部分载体,如曲牌:开门红,得胜令,将军令,哪吒令等,表现的是气势恢宏,昂扬的状态,大家都喜欢看大话西游,至尊宝驾云而来的背景音乐小刀会序曲,是比较出名的唢呐表现。随着时代变迁,现在结婚这类的已经不会再用唢呐了,大部分都只能在白事或戏曲当中能欣赏到,当然现在的白事也没那么多讲究,不管是用于什么场景的曲牌,都能在白事场合欣赏到,前提是艺人要会这些,好多的曲牌都面临失传。以我所在的地民间道教团体区为例,白事场合应用的曲牌:将军令,哪吒令,大一枝花,大柳锦,大开门,玉芙蓉,三变。这几个都是常见的难度较高比较难掌握的曲牌。简单点的如:山坡羊,新上阵,得胜令等。还有丝竹曲牌:朝天子,万年欢等等…
大家如果有兴趣的可以去网上搜来欣赏下,每个地区的演奏手法和表现因地而异,都会有变异,以欣赏为主,不分地域主次。
其实这跟乐器本身的声音属性特质有关系。唢呐本身发声就是很有特点的音质。所以你听着会直接带入境地。再有就是选曲。唢呐是属于民族器乐。它本身就带有民族风。所以你听着总有传统民族特色。一般唢呐红事都吹百鸟朝凤。白事都吹一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