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处理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特点心理学?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2202 阅读

心理学处理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特点心理学?

人际关系的特点心理学?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满足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的变化与发展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如果双方在相互交往中都获得了各自的社会需要的满足,相互之间才能发生并保持接近的心理关系,表示为友好的情感.
相反,如果其中一方对另一方表示不友好,不真诚或发生不符合另一方要求的行为,就会引起另一方不安.这时,双方友好的关系就终止,或发生疏远关系,或发生敌对关系.不论是亲密关系,疏远关系,还是敌对关系,都是心理上的不同距离或心理上的不同关系.

衡量人际关系好坏的标准心理学?

1.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能了解自我,接受自我,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做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自信乐观,生活目标和理想切合实际,能扬长避短。
2.接受他人,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用尊重、信任、友爱、宽容的套度与人相处,能分享、接受和给予爱和友谊,能与他人同心协力,人际关系协调和睦。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主动地去适应现实。
既有高于现实的思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奢望中,对自己的力量有充分的信心。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定势?

一、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心理学中一条关于第一印象的定律,指的是人们在第一次与某人接触时,会留下第一印象,而这个第一印象一旦建立起来,就对后面的进一步认知和交往有着强烈的定向作用。如果第一印象形成了肯定的心理定势,那么,人际交往的后续,就会更加偏向了解和挖掘对方的优点;相反,则会使人在人际交往的后续更加关注对方令人厌恶的缺点,这其实也就是先入为主的道理。
二、自己人效应
人们一般都喜欢与他认为是同类的人交往,因为这会让他觉得舒服,这就是心理学中的“自己人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假如我们能够化生为熟,把初次打交道的陌生人“定义”为自己的一个“熟人”,当成自己未来的朋友,与他们进行平等且亲切地沟通。那么,对方受到你这种情绪的影响,也会将你当成“自己人”,这样,自己人效应就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起来了。
三、名片效应
“名片效应”是苏联心理学家纳季拉什维利最先提出的,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假如你表明自己和对方的某一观点或者说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主动缩小与你的心理距离,更愿和你接近。名片效应和自己人效应有类似的地方,但并不完全相同,名片效应更加强调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对方表明态度和观点,把自己像名片一样介绍给对方,而自己人效应则更加强调的是把对方当成自己人。
四、皮诺曹效应
心理学中的“皮诺曹效应”源于童话故事《皮诺曹》,皮诺曹一说谎,鼻子就会变长,因此,他的鼻子就成了诚实的象征,只要鼻子变长,任何人就都不愿意和他打交道。皮诺曹效应要强调的是,在人际交往中,用谎言处世,或许能获得一时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必然是弊大于利。这就像瀑布,一旦落下来,就再也没有升上去的机会。人际交往,这一轮的不诚信行为会构成下一轮的信用代价,诚信行为则会或者构成下一轮的信用财富,这种轮回是以谎言拼接谎言、诚信引导诚信的,会构成恶性或良性循环。因而,人际交往中,我们必须诚挚待人,用诚信建立起成功的基石。
五、超限效应
在心理学中,将因为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人际交往中的启示是,凡事都要掌握个适度原则,万不可过分。关于这个效应,有个小故事可以很好地表达其核心: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的募捐演讲。刚开始,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吸引人,已经准备捐款了。可过了一刻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厌倦,便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一刻钟,牧师还是没有讲完,这激起了马克·吐温的反抗心理,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冗长的演讲后,开始募娟时,马克·吐温因为过度郁闷,不仅一分钱都没有捐,还恶作剧式地从盘子里偷拿了2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