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不良行为的原因以及干预措施 培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探究专题反思怎么写?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4865 阅读

幼儿不良行为的原因以及干预措施

培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探究专题反思怎么写?

培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探究专题反思怎么写?

由于我园幼儿的家庭教育和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导致幼儿的生活习惯也迥然不同。
有部分幼儿的家长文化素养不高,整天忙于生计,对教育不够重视,因此孩子生活卫生习惯很不好;还有部分幼儿的家长虽然自身文化程度较高,但不懂得全面教育,只是长期重视知识传授、智力开发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教育,孩子的自理能力极差等。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认为:“凡人生所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
”因此,我园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研究》课题。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概况目前,国内外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很多,但多数都是质性研究,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研究很少,多数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总结上,而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如河南教育2006年第10期中《如何让幼儿养成生活常规》一文中指出,首先培养幼儿行为的计划性和自觉性;然后营造气氛,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与家长合作,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兰州学刊2008年第4期《家庭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中,也强调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并运用激励机制反复强调。
还有许多幼教及家教核心刊物也以论文的形式,质性研究的方式,呈现给我们比较多。
三、本课题的创新点本课题通过制定量表进行研究;根据量表分析幼儿现有情况,明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环境的幼儿不良生活习惯的表现;针对观察分析幼儿生活习惯存在的几种情况教师设计干预内容,探索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四、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一)研究目的1.研究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特点;2.探讨影响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相关因素;3.探究我园幼儿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各种可能的培养方案。
(二)研究内容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3~4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内容,本研究把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饮食习惯,包括正确使用餐具、不挑食、专注进餐、保持桌面干净、饭后能擦嘴、按要求喝白开水等。
2.睡眠习惯,包括睡前做到大小便、能安时睡眠、按时起床、独立安静入睡、睡姿合理正确、会有序地穿脱衣服等。
3.个人卫生习惯,包括饭前便后要洗手,知道正确的洗手方法、会用毛巾擦手、会用手纸擦屁股、保持个人卫生整洁等习惯。
(三)研究对象幼儿园中、小班幼儿全体幼儿。
五、研究阶段及研究方法(一)本课题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基础理论研究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先进行理论文献的收集、整理、组织全园教师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理论知识。
2012年11月份,我们进行题前调查,对幼儿园的中、小班370名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幼儿在家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及个人卫生习惯三方面。
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表,我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很多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幼儿园的表现差异很大。
2012年12月份,我们又进行一次教师问卷调查,与家长问卷调查表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哪些是幼儿园共性问题,那些是家长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家园共育。
然后,我们做了开题论证,找出我们研究的价值所在,制定研究实施方案。
2.实证实验阶段(2013年3月~2013年12月)1)落实课题活动计划、认真填写各种表格。
2)针对幼儿存在的问题,分析、探讨形成因素,找出培养幼儿好习惯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在执行过程中,随时根据幼儿的调整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的教育。
3)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为幼儿的课题结题积累必要的基础。
4)与家长定期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家园联手做好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工作。
本阶段教研组成员通过对家长、老师的问卷调查表进行了详细分析,各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干预的方案,进行观察记录、个案调查、活动观摩、跟踪指导等工作。
并且定期小结课题研究情况,再通过量表分析总结被研究幼儿的变化情况。
3.结题阶段(2014年3月~2014年6月)研究者收集课题资料,装订资料,撰写出自己的研究心得体会和经验论文,形成文集。
课题组认真总结,撰写课题的研究总结,在此基础上撰写报告。
幼儿园请专家来园指导,鉴定研究成果,申请结题;推广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了解幼儿在家及在园的生活习惯表现。
2.教育情境法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通过幼儿游戏体验,培养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目的。
3.教育观察法通过对幼儿生活习惯的观察记录,分析总结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特点与规律,探究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途径。
4.个案研究法对于个别案例进行指导和研究。
六、研究取得的成果(一)教育教学理论经验的收获1.前期调查分析报告通过对我园小班150名幼儿在园及在家生活习惯的表现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3岁~4岁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表现,女孩要好于男孩;孩子们在幼儿园的表现要好于在家里的表现;农民工子女的表现要好于双职工家庭子女的表现。
2.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研究1)统计、分析幼儿在进餐时不良习惯的表现有:部分幼儿需要在教师的帮助和监督下进餐,许多幼儿进餐时有漏嘴巴的现象,吃完桌上、地上都是饭渣;部分幼儿有挑食现象,喜欢的饭菜吃得到很多,不喜欢的饭菜一口都不愿意吃;部分幼儿吃饭时边吃边玩、讲话、嬉戏、导致打翻汤水,不能专注进餐;部分幼儿饭后不能自主擦嘴、漱口,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个别幼儿不会干稀搭配吃,有的只吃干饭而不吃稀饭、有的只吃稀饭而不吃干饭。
2)分析造成小班幼儿进餐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3)针对以上饮食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①餐前教育活动的开展。
通过故事的诱导使幼儿学会进餐方法;利用角色扮演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通过一些经典儿歌也能潜移默化的告诉孩子们一些用餐时的小礼仪;让幼儿带着一个愉悦、期待的心情去用餐;进餐前要洗手;餐前几分钟尽量避免幼儿剧烈运动。
②进餐过程中的组织。
在进餐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浸润在故事角色中,把进餐当做故事的延伸,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在情境中学习、规范进餐习惯;创设良好的进餐氛围,对进餐表现好的幼儿,教师及时鼓励幼儿;老师利用夸张的动作、有趣的角色来吸引幼儿进餐的欲望;座位的安排,榜样的作用,环境的吸引有时也能对孩子起到督促作用。
③餐后活动的指导。
引导孩子吃完后,将自己餐桌上的食物残渣收拾到碗里,并把碗轻轻地放到餐车上的桶里;培养幼儿养成饭后漱口、洗嘴、用毛巾擦嘴的习惯;老师们利用儿歌教幼儿正确漱口的方法;在餐后自由活动的时间里,老师把故事中幼儿们熟悉的、愿意亲近的角色和幼儿们吃饭的特点建立链接,进行评价和奖励;餐后组织幼儿散步10~15分钟,既帮助幼儿进行食物消化,也是带领幼儿放松身心、交流谈话的好时机,让每个小朋友拥有愉悦的心情;把课题研究延伸到区域活动和户外活动中,菜和水果模型,供幼儿投掷和搬运用。
④充分利用家长平台。
与家长及时沟通,转变家长理念,共同为幼儿成长创设良好生活环境。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帮助家长树立良好的饮食教育观念,向家长介绍有关幼儿饮食习惯的培养方法,让家长掌握爱和严厉的分寸,满足孩子合理的正当的需求,不要无原则的迁就和让步,家园配合共同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
3.培养良好睡眠习惯的研究1)统计、分析幼儿在午睡时不良习惯的表现幼儿不喜欢午睡;装睡现象;睡姿不正确;中途入厕现象;喜欢在床上摆弄小东西;穿脱衣服有困难等现象。
2)分析造成小班幼儿午睡不良行为的原因幼儿睡眠环境的变化;幼儿自身的原因分析;幼儿自理能力的差异;家长自身行为的影响。
3)针对以上幼儿午睡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做好入睡前的准备活动。
通过集体教育活动中,教给幼儿一些有趣的儿歌,明确幼儿在午睡时要做到哪些事情,养成好的午睡习惯。
组织幼儿午饭后散步10~15分钟,这是我们老师每天必须做的。
提醒幼儿睡前入厕,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检查幼儿身上或床上有没有危险物品,既有老师检查,也有幼儿相互监督检查。
培养幼儿有顺序穿脱衣服、鞋子的习惯。
适度的指导约束。
营造午睡氛围。
②纠正幼儿不良睡眠习惯培养幼儿正确的睡姿。
细心观察,纠正个别幼儿不良习惯。
教给幼儿正确的穿脱衣服、鞋袜的方法。
家园一致,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4.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1)统计、分析幼儿在个人卫生方面的不良表现①象征性的洗手,小手洗不干净;②自觉性差,需老师的不断监督;③有些幼儿不愿意在幼儿园解大便;④幼儿在幼儿园的卫生习惯要好于在家。
2)分析造成中班幼儿不良个人卫生习惯的原因①家长的习惯影响孩子;②家长的教育方式影响孩子;③家园共育工作做得不够。
3)针对以上幼儿个人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利用集体教育活动、组织游戏比赛、个案追踪研究、平时教育活动、家园共育教育、反复训练强化等形式,对幼儿实施有计划的教育。
总之,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观察、交流、讨论、游戏、示范、表扬等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引导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现在,绝大多数幼儿养成了良好的进餐、午睡、个人卫生习惯。
能够文明进餐,做到不挑食,饭前洗手、饭后漱口;进入卧室时能保持安静,穿脱衣服快速有序,保持正确的睡姿,从需要老师安抚到能自己睡觉,有的小朋友还能自己折叠薄被子;个人卫生习惯也明显提高,都能做到衣冠整洁,勤剪指甲、勤洗澡等。
有的孩子在家中养成的一些坏习惯也得到了改正。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保证了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的抗病能力增强了,幼儿的出勤率也较以前明显提高。
我们的教育引导也促进了孩子们的认知和情感的发展,他们热情活泼、积极好学,展现了良好的园风园貌。
(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主动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意识增强。
在科研活动中,我们主动学习有关的理论。
如《纲要》中有关健康教育的内容及要求。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有目的的认真观察幼儿的表现,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思考设计各种教育活动,主动提高研究活动的质量。
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水平。
在研究中,为了提高研究的质量,我们通过研究多次制定了《家长问卷调查表》,《观察记录表》、构建园本课程、制定培养方案、总结、撰写教学随笔、论文等多种方式,使自己在观察、记录、评价、指导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和锻炼。
(三)提高了家长的教育水平《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通过发放调查表、致家长信、早晚入园、离园时间的交流、家园联系册、幼儿园网站等多这种方式,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使家长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参与到班级的教育中来,我们和家长像朋友一样交往,共同建立互信、互动的模式,使教育的效率最大化。
这一年来,我们的科研活动进展顺利,并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信任。
(四)推动园本课程的改革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各实验班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并且很好地把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户外游戏活动联系起来,使教育活动充满趣味性和教育性,根据各班的主题活动案例,我们构建了园本课程。
七、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本课题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由于幼儿园的其他的工作影响了课题研究的计划,如培养3~4岁幼儿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的研究就未按计划执行,本来是小班课题研究,而推到了幼儿升中班;由于受研究技能、方法指导的影响,对整个课题开展及实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课题组的领导对实验班的指导不够;当前多数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观念和水平有所欠缺;一些实验班教师参与课题的积极性不高等。
这些不足,原因来自各个方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其中课题组的教师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还是比较重要的原因。
当然,在以后的工作中,随着教育者的经验积累,我想我们还会做出更好、更多的科研成果,所以我将带领老师们沿着科研这条路一直走下去,让我园的科研事业蒸蒸日上。
八、对课题的深入研究与课题应用计划课题研究,使我园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学习、讨论、尝试等手段,转变了教育思想,树立了正确教育观念。
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并将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一日活动的始终;教师们在平时更注重言传身教;同时,也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有效地利用了家长资源,做到了家园同步。
在专业发展方面,我们体会到了科研成功的乐趣,感受到了科研乐趣,完成了课题从立项开始到结题的整个过程,使我们对平日工作能够进行反思与研究,使科研活动充满了活力。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把课题分解成三个部分来做,为了做得更细一些,我们还按幼儿不同年龄段来研究。
在研究每一部分内容的时候,研究者们都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认真统计、分析幼儿存在哪些不良的表现,然后进行仔细观察、分析、研讨形成不良习惯的原因。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造成的原因,研究者们制定、实施干预方案和措施。
最后,按幼儿不同年龄段的研究总结成果,整理文献。
这些成果都是我们经过试验而得出的,是可行而有效的成果。
因此,我们要将这些研究成果在我园全面推广,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用。
以前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的习惯培养,一直是老师们头疼的事,今后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成果帮助老师走一条捷径之路。

为什么有些初高中生会有自残行为?该如何解决此类问题?

父母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而孩子又不能和父母对抗,就只好通过伤害自己来表达愤怒和不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