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是成年人给孩子的美丽梦境
三部超过100岁的英国童话?
三部超过100岁的英国童话?
西西弗定制经典童话系列,三部超过100岁的英国童话,百余幅唯美原创手绘重现缤纷梦境
《彼得?潘》是一个充满想象和冒险的故事,讲述脱离成年人、自成一群的孩子在仙子、美人鱼和海盗的世界里的奇妙探险。从某种意义上说,《彼得?潘》是一部人气大大盖过原作的番外篇。“彼得?潘”的名字首次出现在1902年的小说《小白鸟》中。
《小白鸟》出版后,彼得?潘受到读者的普遍关注和喜爱。1904年,剧本《彼得?潘》应运而生,12月首次在伦敦公演后引起轰动。1911年,小说《彼得?潘》出版。一百多年以来,这部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受到全世界读者(无论成人孩童)的喜爱。书中那个拒绝长大的男孩,已经成为永恒童年、探险不止的象征。
《彼得?潘》在英国儿童文学乃至英国文学中,享有独特的一席之地。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杰克?罗琳朗读的不是自己红遍全球的哈利?波特,而是《彼得?潘》中关于Neverland的一段文字。
而巴里为了丰富《彼得?潘》而增加的反派人物胡克船长(Captain Hook),也成为文学作品里少见的、为大众熟知和喜爱的“著名海盗”,更是后来迪士尼成功打造、强尼?戴普完美演绎的杰克船长(Jack Sparrow)形象的灵感源泉。
孩子为什么喜欢绘画?
孩子为什么喜欢画画?孩子对画画的兴趣究竟来源于什么?我们静下来仔细想想:孩子为什么喜欢画画?孩子对画画的兴趣究竟来源于什么,有三点要素是不可忽视的:
1、孩子把画画当成游戏,觉得好玩、自在;
2、画画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3、画画很漂亮,可以获得一种成功感。让我们再来对照现实,发现问题:1、首先,游戏变成了任务。有一个故事:孩子们最近放学总是往老太太家扔石头,老太太每次跑出来一阵大骂,可是孩子们却一次比一次丢得厉害。老太太于是想了一个办法,她叫来了这帮孩子说:从今天开始,你们往我家扔石头,我每个人给两块钱。孩子们可乐了,既扔了石头又攒了钱。两天后,老太太叫来孩子们说,我的经济有些紧张,从今天开始每个人只能发一块钱了,希望你们能继续认真丢。孩子们虽然有些不乐意,但是还是接受了。又过了两天,老太太说:从今天开始,我只能给你们两毛钱了。孩子们这下可不干了,两毛钱就想让我们丢石头!别想。从此,他们不再往老太太家丢石头了。为什么?因为孩子一开始丢石头是因为刺激、好玩,他们乐此不疲。而后来收了老太太的钱后,丢石头就成了一种任务,他们已经逐步丧失了这种刺激感。回想我们的孩子,他们几乎天生都热爱画画,实际上孩子把绘画当成了一种游戏,孩子就是觉得轻松、好玩。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绘画已经成为孩子在语文、数学等“正统学习”之余的一种放松,成为紧张之下的一种情感宣泄。孩子可以在这块自留地里,自由的耕耘、快乐的做梦,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有益的。(当然,孩子自己都意识不到这一点。)但是,自从孩子上美术班的第一天开始,家长和老师就会不断的给孩子一种意识——家里花了钱、投了资是要看到效果的,你可得认真认真的好好学啊!目标明确了,压力也随之而来。孩子曾经画画的那种单纯、那种热情不复存在了,逐步成为了一项新的学习任务。当学习成为任务,就不要期望孩子有多主动,除非你不断用“钱”之类的激励方式。因此,你会发现你越望子成龙,孩子越让你失望。好心的家长和老师,消灭了孩子幻想的自留地。2、表达变成了训练。每次监考,我都注意到一个现象:很多孩子一旦做完了题目,就会在草稿纸上乱涂乱画。看着他们的表情,是那么的专注、享受,恍惚他们此刻不在考场、而在童话梦境里一般。是的,孩子喜欢美术,因为他们可以自在的表达,胡乱的宣泄,他们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没有拘束、没有要求。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表达的需求,人们总会寻找一种表达自我、释放情感的途径。而很多孩子,选择了绘画。一旦忽视了孩子的年龄特点,做出揠苗助长的行为,孩子便要活受罪了。比如,7岁的孩子坐在那里画石膏素描,他完全不理解什么是立体、什么是光影,仅仅是拿着笔反复做机械动作。原以为美术是多么美好,到头来却是噩梦一场啊!当好玩的美术沦为了枯燥的技法训练,当表达都成为了一种麻烦得时候,孩子恨不得早日摆脱才好。 3、成功变成了失败。在画室,经常听到家长或老师对孩子训斥——你看看别人画得多好,你怎么画得这么糟糕。他们说的是对的!但是他们做了最错误的事情,因为他们在一点点的剥夺孩子的成功感。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爱因斯坦的小板凳》,我一直记得:“那一日,手工课上,小爱因斯坦拿着一只丑陋的小板凳交给老师,老师当众嘲讽:你怎么做出一个这么糟糕的小板凳来,太不像话了!你看看别的小朋友做得多好。爱因斯坦却说:“虽然这是只丑陋的小板凳,但却是我亲手做了三次才做出来的,这只是最好的了。”我佩服爱因斯坦的勇气,因此他成为了伟人,但不是每个孩子都具备爱因斯坦的韧性。要让孩子成功,就要让孩子不断体验成功。美术没有对错、没有标准答案,因此它很容易让孩子获得成功。一根线条、一抹色彩、一个形状都足以让孩子雀跃鼓舞。每一次画完,孩子就像完成了一个伟大工程,他们会眼巴巴的期望着老师和家长给他一个鼓励。可是,因为家长、老师的要求过高、过急,没有看到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只看到了他的不足,只看到了他与别人的差距。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发展的轨迹,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进步。也许在我们看来这太缓慢了,但是对于孩子而言这是令他自豪的。把孩子与别人进行横向对比,这是最伤孩子的事情。绘画的快乐再次离孩子而去,留下的只有无尽的伤感和自卑了。当孩子的兴趣遭到挫伤,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直线下降,孩子再也不会像过去一般痴迷的画画了,绘画对于他们而言已经不是快乐、不是玩耍,而是和语文、数学、英语一样的新一门“学习任务”。因此,即使我们要求孩子做作业、多练习,孩子依然无动于衷。 丧失了兴趣的学习,是无效的。